长兴县水利局高质量推进环湖大堤后续工程建设

今年,县水利局引入全过程咨询方法规范工程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工程建设流程再造和精细化监督,进一步提高了环湖大堤后续工程质量。截至7月底,已完成投资额4.45亿元,达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4.2%,政策处理基本完成,所有施工标段全部完成招投标并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先行段(工程一标)已建设完成。
一、引外力,全过程咨询规范建设管理
引入浙江省水利水电技术咨询中心和浙江水利水电工程审价中心作为全过程咨询单位,为环湖大堤后续工程开展全过程咨询服务,破解水利工程建设专技人员少、人员专技能力不强等难题。一是专家驻点管理。由全过程咨询单位9名专业人员提前介入,长期驻点办公,为项目质量、安全、进度、资金、政策处理等方面专项工作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对项目技术方案、招标文、专项工作等进行审核把关,全面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截至7月底,协助项目业主完善管理制度14项,为参建各方提供专家咨询65次。二是团队把脉问诊。根据工程进度,定期组织各领域专家组建更高水平和层次的专业化团队,对该工程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风险管控、造价咨询、环保监测、移民征迁等方面进行“把脉问诊”,逐一“开方用药”,防范工程造价过高、资金跑冒滴漏等风险。截至7月底,已开展综合体检1次、专项体检5次,检查并整改工地标化未落实、投资计划方案不合理等问题16个。三是机构统一协调。采用“1+N”(“1”为项目综合性咨询,“N”为项目各专项咨询)全过程咨询模式,将分散的N项服务工作打包给一家咨询服务机构,各子项目的沟通对接工作交于由全过程咨询单位,让项目法人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用于推进工程建设,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如,仅用时3个月完成涉铁审批,比预期提前9个月;6个月完成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批复及施工图设计,比预期提前6个月。
二、增内力,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督效能
打造全流程数字化建管平台,重塑业务流程与监督机制,破解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中管理模式粗放、契约精神欠缺、工程资料与进度不同步、项目信息不透明、干部廉政风险大等工程监督难题。一是全覆盖视频监督。打破以人工检查为主的传统监督模式,构建协同工作平台,运用5G技术、AI、VR/AR、BIM模型、GPS人员定位等技术,建设工程作业内视频监控和定位系统,对工程建设现场“人、机、料、法、环”进行全覆盖管控,已规划布置天眼21个、中低空摄像头24个。建立预警提醒机制,对施工安全、施工进度、隐蔽工程等情况进行视频跟踪,对逾期未开工、进度缓慢、内容与实际不符的项目责任单位进行提醒预警,截至7月底,累计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发送预警提醒20条。二是全链条动态监督。聚焦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资金、进度、质量、安全等环节,构建涵盖合同管理、资金管理、进度管理等内容的建设管理监督应用模块,加强参建单位履约监督,倒逼合同履行监督从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形成“发现问题—预警提醒—限期整改—逾期处罚”的数字化闭环监督模式。截至7月底,预警发现施工不规范、资料不完善、人员到位不达标等问题20处,对施工单位累计处罚10.5万元。三是全过程留痕监督。打造无纸化办公平台,对项目监督事项进行表单化、透明化管理,将质量评定、验收、合同结算等重要过程数据“可视化”,形成工程数字化资产,实现工程数据一键式查阅。截至7月底,已录入35条大事记记录、62个项目合同、50多笔重大资金支付情况,已关联省质监平台119次检测结果,记录质量安全巡查60次。
三、聚合力,全要素支撑优化工程保障
建立健全工作日报、现场巡查反馈、考核奖惩、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抽调部门、乡镇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强化人力、资金、政策保障,破解工程战线长、时间跨度久、征拆任务重带来的保障弱化难题。一是强化人员保障。成立以县长为指挥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程指挥部,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抽调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综合行政执法局、洪桥镇、李家巷镇等部门、乡镇骨干人员参与工程建设管理,已抽调22名骨干人员参与工程推进、协调工作。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及时关注中央、省、市水利工作新动向,紧盯上级领导来长调研有利时机积极汇报工作,多次“跑部进厅”争取上级水利资金补助。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加强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全过程监管,及时开展资金专项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截至7月底,已争取到位省级资金2.24亿元。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在借鉴苕溪清水入湖项目具体政策执行的基础上,出台了《长兴县环湖大堤后续工程建设土地征收及拆迁安置政策处理的实施实施意见》,统一政策处理补偿标准,规范操作程序,推进征拆工作高质、高效、快速开展,确保征拆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截至7月底,项目征地拆迁等政策处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完成土地征收1445亩,完成房屋签约258户、腾空251户、拆除240户。